01、如果還不想離職,請停止對領導的抱怨
朋友聚會,莉忍不住又吐槽自己的老板。老板是海歸,莉的角色類似于老板助理,協助跟進項目的推進,也會給老板提些建議。莉覺得老板沒魄力,很多項目總是瞻前顧后,盡管有時她也會暗示老板能不能更果斷一些,但老板似沒有絲毫的改變,這讓莉很生氣:“那么優柔寡斷,哪象個男人?!?br />“脾氣也大,就不能好好說話嗎?"。"還是海歸,一點不注意穿著打扮?!?br />朋友們大笑:你這是找男朋友還是給老板打工呀?
我:“因為這個原因,你有離職的想法嗎?”
莉:“這倒沒有?!?br />我:那公司運營誰出錢?誰對公司的發展負責?誰讓公司的員工不會失業?“
莉:當然是老板呀。
我:這不就得了嗎?你不想離職,那就只能繼續乖乖地當他的兵。他對所有的結果負責,在其位謀其職,當然得事事謹慎,你所認為的“沒有魄力”只是從你的個人角度來看而已,并不一定是事實。你需要做的,就是配合他把事情做對。
在職場當中,不要指望遇到私人定制的領導;職場不是擇偶或交友,你有充分的主動去選擇與你三觀相符,各方面都合你心意的人。不論你的領導是什么樣的風格,只要你還沒有想換工作,就必須正視他是領導的現實。
常與同好爭高下,不與傻瓜論長短,如果你真認為領導是傻X受不了,那就撤退走人,干嘛一浪費時間,二破壞自己心情呢?
如果還不想離職,那就停止抱怨;不要把太多的個人情緒帶入工作中,那樣做除了讓自己心情煩躁外,沒有任何積極意義。
更何況,有時你的個人經驗未必是正確的呢?
02、也許你所鄙視的,正是身為領導必須做的事情
我認為領導是傻X,事實證明,我才是真傻X。
曾經在一家公司,入職即參與新的事業部的籌建和產品的規劃。經過大半年的努力,產品終上線,第一年無線廣告銷售收入突破3000萬,和主管事業部的副總裁也合作得親密無間。
但蜜月期很短,很快,事業部從公司獨立出去,和另一家公司合并,成為集團的合資子公司。
新領導的風格和我的喜好格格不入,感覺他夸夸其談,本來1分的在他嘴里就成了10分,只是免費試投的客戶在他嘴里成了戰略合作伙伴,作為公司合并后業績的彰顯;本來還沒影的合作被他當作標桿,甚至認為他在營造一種惡性的內部競爭關系:兩個團隊合并后,原有的秩序完全被打破,行業分工名存實亡,新領導甚至支持內部競爭,經常出現這個團隊剛和客戶達成合作意向,另一團隊又半路殺了進去;對于銷售團隊區別實行政策傾斜,配送額度一增再增。
那時的我自以為是為公司好,經常在新領導面前提出異議。結果不意外,合并半年后,我被調回總部。
當局者迷旁觀者清,離開后客觀地以第三者角度去觀察、分析這一切,突然發現,新領導的作法是對的,不受條條框框束縛,鼓勵野蠻生長才是創業型公司應有的狀態。
創業公司銷售團隊應該保持狼性的狀態,鼓勵銷售團隊主動出擊,勝者生存才能迅速將各行業迅速突破。以前各銷售團隊有行業分工,容易滿足于行業的二線品牌,而不愿全力去啃行業標桿這樣的硬骨頭;而打破行業分工后,你不做,自有其他團隊去搶,自已原有的陣地也會節節丟失。
閑置的廣告資源放著也是浪費,將閑置的廣告資源私下配送給客戶,提升廣告效果,自然能夠贏得客戶更多的預算。
而對于行業標桿企業,如果能夠打破僵局,贏得合作機會,免費試投完全可以。當你的合作伙伴列表中全是一線品牌,示范效應帶來的收獲遠遠超過你的讓利。
而我原來一直不喜歡的新領導的“夸夸其談”,這正是天生的銷售型領導應有的姿勢,會講故事、會描述美好愿景的銷售主導型領導才能帶領銷售團隊實現突破。
數據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據,當年,廣告銷售過億。
我們在對領導不滿時,是否很多時候摻雜了太多的個人經驗和好惡呢?格局不夠,你看到的都是打破你舒服區帶來的不快。
放下個人成見,撥高自己的格局,和領導來一次換位思考,想想處在他的位置他的行為后面的原因,也許你就會對領導的某些作法釋然。甚至可能發現,你所鄙視的,正是他這個位置必須做的事情。
而領導于員工的價值,是促進員工個人成長,帶領團隊攻城撥寨,為公司創造業績,為員工爭取福利,做到這些就足矣。
一些細枝末節完全可以忽略,發現他的優點并去學習,這才是正確的姿態。
更何況,你選擇一家公司多數是因為看中公司的平臺,領導只是獲得OFFER后的贈品,選一送一,又何必為了贈品而失去初心,放棄自己的成長呢?
03、永遠記住是為自己打工,不是老板或領導
我們選擇某家公司,更多是看中公司給予的平臺和機會,在出賣自己時間給公司換取工資的同時,更是為自己打工,為自己成長積累實力,希望能夠借助這個平臺獲得更快的成長,實現更大價值,而在拿到OFFER前,可能連和你以后抱怨的領導接觸的機會都沒有。
但很多時候我們卻忘了這一點,認為是“為領導做事,為老板打工”。因為對領導不滿,所以工作敷衍了事;因為對領導不滿,不想“為他辦事”,所以能少做一點就少做一點;因為領導沒有給自己漲薪,所以守著自己原有的一畝三分地,一年的工作經驗用五年。最后耽擱的卻是自己的發展。
不要把太多的關注點放在領導身上,拉回到自身的成長,看看這個公司的平臺和機會是否仍是如你當初所期,如果是,那就利用好這個平臺,苦練內功,以能力和業績獲得市場給予的回報。
04、人和人相處需要緣份,領導也不例外
當然,我也相信,人和人相處需要緣份。
比如有一個領導,我一度認為他是稍欠擔當,在需要他出面時支持我時,他卻視而不見,有時和其他部門出現爭議時,都是我孤軍奮戰;需要他決策的,卻讓我直接找上面的領導確認。
但另一同事對他的評價卻完全相反。領導會告訴她項目后面的背景,哪些項目是無用功,不需要花太多心思的;需要其他部門支持時,領導會主動去協調。
我也曾經多次試圖改善和他的關系,但沒有絲毫效果,只能開玩笑說我和他可能真是氣場不合,后來終是不歡而散。幾年后,再回望發現事出有因,個別項目因為比較敏感,最上面的領導跨級和我溝通,盡管我多次嘗試讓溝通回歸正常的秩序,但都沒有結果。也許這就是一場氣場不合的終極原因。
如果你在職場中也是這樣,實在是和領導氣場不合,也不必過于迎合,保持職場上對于領導應有的尊重和禮節就夠了。但如果這種關系已經嚴重影響到你在職場的發展,那也不必打嘴仗,不動聲色地另覓良枝,用實際的結果證明你的牛B。
05、征服領導的終極武器
在職場上最積極的狀態是修煉內功,做好工作,用業績贏得領導的尊重。
一朋友是銷售總監,在一細分行業數一數二的企業上班。
入職之初,負責銷售管理的副總很讓他別扭了一陣子,副總是老板的同學,也是公司創辦的元老,就很有點倚老賣老,尤其是對于新進的員工,經常會來點下馬威樹立自己的權威。
公司待遇豐厚,也能夠充分發揮他此前的資源積累,是他職業的不二之選,他很珍惜這份工作。但如何擺脫這種狀況呢?他選擇了用業績說話。
經過半年的努力,他每月的業績始終保持在團隊前三,多數為第一;副總還是那個副總,對銷售還是那個態度,但對他卻多了幾分客氣。
還是那句老話,再糟糕的領導,也不會拒絕干活漂亮的人(你威脅到他的位置的情況除外),只要做事利落,業績傲人,在哪都會受歡迎。
增強自己的實力,讓自己成為“有利用價值的人”,才是終極武器。
文章來源:微信公眾號|紅塵笑笑生